半夜看這個,感觸良多。
如今我也為人父母,並不是不明白父母要求孩子要"上進"、要"成功"其實都是因為對孩子的愛。太多太多的愛,只是希望孩子能過上一個幸福的人生。強逼孩子不盲目追逐興趣,好好讀書其實只是希望他走一條好走的路,少跌倒少受傷,順順遂遂。
常常在網路上看到爭論電競究竟能不能成為正當行業的討論,往往主流意見還是說不能當飯吃,每次看了都有點難過,也有點莞爾: "君不見有這麼多人正拿他當飯吃嗎? 為什麼一定要指著別人吃的飯說人家在吃屎呢?"
興趣,當然不是一定能當飯吃的,要把任何一個東西當飯吃,必須付出很多的熱情、努力,也要靠點天分。我是天分主義者,我的意思是,做你擅長的事情,事半功倍。以前曾經收到過觀眾來信,問我這麼樣一個問題: "我想成為電競選手,可是我練了很久還是銀牌,請問要怎麼辦?" 各位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打很爛還問你這個問題,我是贊成你一掌巴下去的。 夢想跟做夢之間的差異,在於實踐。如果我跟你說我的夢想是飛在天上雙眼射出雷射然後可以暫停時間瞬間移動18連發,你也會叫我去吃大便看A片。
如果你有熱情,但卻不擅長打遊戲,其實還是有很多像是企劃、美術、導播、主持等等的事情可以做呀。我想說的是,對所愛的事情有一百萬種付出的方式,就像我一樣打嘴砲也是一種付出的型態嘛。
不過,最終還是因為想不到一個比較不傷害這位觀眾心靈的方式,並沒有回覆他。
扯遠了。
我想說的是,如果孩子是滿嘴電競卻不懂的體育精神,或是把電競當成他逃避責任逃避人生的藉口,當然不值得鼓勵。但是如果他有天份,也願意努力,其實誰也不該攔著他。認真的人,在哪一條人生的道路上都能有所學習,都會有所成長。而不懂學習跟成長的人無論你替他鋪設多好的道路,他還是會跌跤。人生終歸是在跌跌撞撞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而不是盲從。
讓我用反對孩子從事電競行業最常用的問句來做個結尾;「將來你自己孩子說想打電競的話你會同意嗎?」我不能保證一定會(誰知道他是不是個銅牌還整天幻想自己是faker),但我至少會先問問他是什麼牌位,有本事的話儘管去挑戰啊!
「可憐的浮士德,學究天人,卻不知道生命是一樁太好的東西,好到你無論選擇什麼方式渡過,都像是一種浪費。」 張曉風《只因爲年輕啊》